close

戀戀風塵(1986)

20110313015851  

以前對老電影都很興致缺缺,可能是因為現在的連續劇啊、電影什麼的色彩、音效都太繽紛了,我已經習慣了那樣子的鮮明和震耳欲聾,所以才會不太願意接觸這些「老故事」。但看了《戀戀風塵》以後才發現,雖然這些電影沒有精緻的鏡頭,或是過多的對白,但是傳遞的情感卻是極為真摯而誠懇。在整部片安靜的時刻,反而有更多的時間讓觀影者可以好好地陷入思考,思考每個鏡頭所蘊含的每個意義!

《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》的是「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」吳念真的年少時的故事,描寫他年輕時和青梅竹馬發生的種種以及其他。我有時覺得中文字真的是很有趣的發明,雖然「戀戀風塵」這個名字想傳達意涵的不比「Dust In the Wind」來的明確、直白,但也因為如此,讓我能更仔細地思考片名和電影之間的關聯,這樣的反思過程很有趣,能使各種不同的想法在腦子裡混合、固定。

螢幕快照 2015-09-03 下午1.06.54

因為大部份的場景都在九份、平溪線,所以有很多鐵軌、火車的場景。故事的一開始,阿遠幫阿雲扛著米袋,沿著鐵路走回家,雖然之間沒有太多的對話,僅有隨口聊聊播放免費電影的事,卻也不覺尷尬。我覺得這種感覺很好,即使在沒有話語填滿的情況下,也不會有一絲的不自在,就只是這樣從容、隨意地走著。

每次看到男女主角這樣沿著鐵軌走,我的內心就會有很多粉紅色泡泡在作祟,雖然阿遠安靜、不多話,但其實很貼心。從他默默地將米袋扛起的那瞬間,就可以看出他內斂的情感,還有情竇初開面對愛情時的單純。

螢幕快照 2015-09-03 下午1.09.16

阿遠上臺北一年後,阿雲也來到臺北找工作。沒想到阿雲在火車站時差點被人拐走,好險有阿遠的及時出現。雖然兇巴巴地念了幾句,但還是可以看得出來,他生氣的原因是出自於擔心。

看到男、女主角上臺北打拼,一直讓我想到林強的「向前走」。「臺北」,當時理想的匯集地。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,「臺北」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以外,同時也是一個讓人翻身的所在。人們對這個大都市有很多的憧憬和幻想,期盼能在這裡翻轉命運。自己上臺北讀書時也有一種好像要到異鄉奮鬥的感覺,即便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啦(苦笑),但總覺得在臺北這個城市裡,充斥著我所有的理想和妄想,而且不允許自己輕易忘記。

因為臺北,這對青梅竹馬的關係悄悄的改變了。他們離鄉背井,然後在此相遇。最後也在此分離。

(原來臺北火車站以前是長這樣啊,跟現在真的差很多)

螢幕快照 2015-09-03 下午1.10.32  

這部片也從「兒子」的角度分析了「父親」這項角色。之前讀白先勇老師的「孽子」時,其中也描寫了很多有關「父子之間」的事,我總覺得一旦父、子之間發生了糾葛,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難解的結。

 「父親」果然是世界上最難理解的生物。常常被視為一家之主,必須保持著威嚴,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一丁點的溫柔,但有哪個正常的爸爸會不在乎自己的孩子啊。之前和朋友聊天,他說他的爸爸告訴他:「因為小時候我的爸爸(也就是我朋友的阿公)在家裡就是一個非常莊重的人,所以每天除了討論一下田裡的工作以外幾乎不講話,也因為如此導致我不知道該如何和你(也就是我朋友)相處。」傳統的父親模式好像就是照這樣不斷的復刻、傳承下來。阿遠的父親就是如此,內斂的情感、溫柔的心(和阿遠的個性完全一樣)。每次考試阿遠總會和爸爸借手錶,上臺北讀夜校之後,父親分期付款買了一隻錶要送他,卻不當面給,而是請阿雲代為轉交。之後阿遠要當兵時,父親也是偷偷買了打火機要送給他,卻也是透過母親之手。

但我想,也許這就是屬於父親的溫柔吧!

  

 /

 

11949382_1227116080638005_6083282941545587201_n  

《戀戀風塵》這部片最主要還是在描寫吳念真與他的青梅竹馬「阿真」的故事。因為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「念真」這個名字的由來。名字真的好奇妙吧!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會有個來由,也許還會有被強迫加諸的期待。因為看到中後段時發現兩個人都還發展得很順遂,我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阿遠和阿雲會好好的在一起到老,所以最後阿雲嫁給幫他們兩人送信的郵差時,我還蠻訝異的,不僅僅只是阿雲變心變的有點突然,還有那個郵差明明在阿雲沒收到阿遠的信時安慰她別擔心之類的,結果最危險的人根本是他!

不過後來想想,阿遠和阿雲從沒說過什麼承諾、也沒有說要在一起,也就只是常常一起出去、從小到大的青梅竹馬 ,再加上阿遠還蠻悶騷,又當兵當那麼久,所以阿雲對其他人動心好像也是情有可原啦......。突然想到,阿遠在寫信給阿雲的時候有提到一首歌「諾言」,現在想起來也許是一個伏筆。

最近因為侯導演新片上映的緣故,所以才在某個付費網站上看到已數位修復成高清版本的《戀戀風塵》。google了一下發現,飾演男主角的王晶文先生去年逝世了。有點埋怨自己怎麼那麼晚才看這部作品,但同時也感謝自己:「好險!有看這部電影!」這部片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台灣人的淳樸以及溫暖,不論是阿遠上臺北以後遇到的好老闆、或是在九份家鄉時,鄰居間熟悉的聊天聲,都是這部電影我非常喜歡的部分。我很喜歡火車,所以看見片中有許多鐵路的場景就特別興奮。男主角阿遠生活的那座山城,有一種朦朧的感覺,也許這就是取名為「風塵」的原因吧......。在這座山城,有一段愛情悄悄萌芽,卻在大城市中被吞噬。

電影的最後,阿遠穿著阿雲做給他的衣服在菜園和阿公聊天。他能那麼稀鬆平常的穿著曾經喜歡過的人送的衣服,我想他心裡一定也已經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平靜了吧(雖然在軍營裡哭得超悲慘)。阿公重複說了兩次今年收成不好的事,說完以後整部片歸於寂靜,其實這裡我看不太懂。但可能這就是電影的魔力吧,讓人深深地陷入之後,在安靜、沈默之中慢慢地思考、細細品味。

我非常喜歡上面那張劇照,每次阿遠來到阿雲工作的地方找她時,都會透過這個欄杆看著她、輕喚她。我覺得阿遠的眼神很真摯,澄澈的讓人能看見自己,這也是我喜歡這張照片的原因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m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